發(fā)布時間:2023-10-23
在上世紀70年代,聚醚主要用作添加劑。到了80年代聚醚第一次作為主要基礎油在齒輪油和冷卻液產品中開始使用,那時人們已經認識到其優(yōu)越性。此后從90年代至今,聚醚已經在液壓油、壓縮機油、氣輪機油等產品中作為基礎油廣泛使用。聚醚同樣用于潤滑脂中,但往往被用于高端產品,如用于潤滑盤式制動器。
但有許多因素限制了聚醚的普遍應用。其缺點包括吸濕性問題(導致腐蝕)、與彈性體的相容性問題,然而最大問題還是與礦物油產品不混溶,這些原因使聚醚只能使用在特定場合。為了尋找一-種能克服這些缺點的聚醚,陶氏化學發(fā)現其關鍵是使用更高碳數的環(huán)氧烷如環(huán)氧丁烷及其衍生物(而不是低碳數的環(huán)氧烷混合物)作為分子主鏈形成新型聚醚。因此陶氏自2007年基于環(huán)氧丁烷生產了一系列商業(yè)化的油溶性聚醚產品,其40℃運動黏度涵蓋從18mm2/s至680mm2/s。陶氏將油溶性聚醚基礎油注冊為牌號UCON OSP,并在北美和歐洲生產。目前UCON OSP在中國、歐洲和美國銷售良好。而其價格與高黏度PAO相當。
當然礦物油技術也正在發(fā)生變化,煉油廠做了大量的工作提高了基礎油的抗氧化性,但同時使其溶解性下降,例如生產的Ⅱ類和Ⅲ類基礎油高度非極性(類似于PAO),雖然非常穩(wěn)定,但也使得更難于加入添加劑。由于油溶性聚醚為極性且能與Ⅱ、Ⅲ類基礎油完全混溶,因此可以直接使用或者與Ⅱ類或Ⅲ類基礎油混合使用以提高潤滑油的整體溶解能力。
在潤滑油配方中為了提高對添加劑的溶解性,以前一種常見的方案是加入酯。加入酯雖然有利于溶解性能的改進,但也提高水解穩(wěn)定性的風險。油溶性聚醚則可以改善這一點,因為其可吸附游離水,水分子吸附在該分子的主骨架上,并將水帶離金屬表面,避免腐蝕產生。
油溶性聚醚除了具有傳統(tǒng)聚醚的低傾點和高黏度指數的性能之外,還具有優(yōu)良的成膜性能,并且在較寬的溫度范圍內保持這種特性。因此,在使用ISO 46黏度等級的應用場合,若使用了ISO 32的油溶性聚醚,潤滑膜也不會消失。而且在確保耐久性的同時,較低的黏度等級將有助于降低設備能源損耗。油溶性聚醚在軸承潤滑油、金屬加工液、氣輪機油、甚至高性能賽車用油中都有優(yōu)異表現。在每種情況下,潤滑油配方設計師可根據需要,選擇常規(guī)的或油溶性的聚醚。